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健忘
2022-09-16 中国城市报 方紫薇
作为一位传媒工作者,我有一本常看常新的书:《娱乐至死》,作者尼尔·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。
这本书阐述了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的过程,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: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,电视时代蒸蒸日上,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,政治、文化、教育等一切公共事务内容都在被电视重新定义,一切严肃的文化内容被娱乐消解,并且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。
波兹曼认为,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,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,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,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,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,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危在旦夕,文化灭亡的命运在劫难逃。
回到现实,今天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如此之多,却感到精神世界变得匮乏了,海量的消息分散了我们的精力,过度娱乐让我们变得麻木,或者说迎来了情感的钝化。
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,在工作之余我不禁扪心自问:对一条新闻的关注会持续多久?哪怕那条新闻激起正面或负面的情感,这种感觉会超过一周吗?刷抖音、短视频的时候,对一条信息的记忆会持续多久?我们逐渐在信息的海洋中变得健忘,甚至对一切都不感兴趣。
传统知识分子更需要警惕的是,在娱乐之中失去了严肃阅读的能力,渐渐被短文字、图像、短视频短暂的刺激俘获,无法正确构筑一个理论的体系,只捕捉到片段的叙事,丧失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。
新媒介蓬勃发展的今天,我们经常上网,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移动新媒体提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捷性,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最重要的一项能力“专注力”受到了极大挑战。
我们在上班、周末、休息时接收信息,存在随时被打断的可能性,而移动互联网让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接收信息,这种碎片化的时代特点也使得信息自身逐渐趋向碎片化。长此以往,思维模式也逐渐走向了碎片化,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倾向。获得信息在接地气的同时,更需要保持对理论的学习,对于文件精神的学习能力,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并且进行传播,避免无效化、娱乐化的解构。
尼尔波兹曼呼吁知识分子回到书籍中去,认真地写作和思考,不要贪恋在电台、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,一夜之间曝得大名。作为媒体工作着,我也在时刻自省:要抗拒一个“娱乐至死”的未来,有意识地去加固,而非减弱自己深度阅读能力,要注重对于知识与阅读的回归。